
發生矛盾,難免會產生爭論。
但有一句話說,“井蛙不可語海?!?/span>
不能和井底之蛙談論大海,因為它們沒見過“驚濤駭浪,卷起千堆雪”的壯闊景象。
明知無法戰勝對方本質上的狹隘,進行爭辯只會損耗精神。這時不如不爭不辯,因為層次不同是爭不出結果的。看看下面這個故事就知道了。
古時候,有位全國有名的棋手。
一天,他在院子里鉆研棋局,有人前來拜訪,并問道:“聽說您是世上懂圍棋的人,我想來向您請教?!?/span>
棋手問:“您想請教什么問題呢?”
那人說:“您能看出,棋盒里有幾枚棋子嗎?”
棋手笑了笑,說:“黑子181枚,白子180枚,總共361枚?!?/span>
沒想到對方卻反駁道:“不對!只有360個”,并且拿出手里藏著的一枚棋子。
棋手的學生認為對方侮辱老師,便和對方爭吵起來,聲音越來越大。
棋手觀察那人一陣后,答道:“確實是我能力不足?!?/span>
來人說:“哈哈,我贏了你”,然后心滿意足地走了。
學生不忿道:“這明明是上門找茬,什么人啊?!?/span>
棋手解釋道:“既然你知道他是來無理取鬧的,為什么還要理呢?如果不讓他滿意,爭個三天三夜他也不會走的,反而浪費了時間?!?/span>
人不分高低貴賤,但認知的層次確實存在差別。
有的人希望通過交流討論,相互學習,共同進步;
有的人是因為看向世界的視角不一樣,對事情的理解產生差異;
有的人則是想一逞口舌之快,聽不進任何話,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別人身上。
明知道后者難以達成共識,再爭口閑氣,只會被對方拉到同樣的水平,掉入爭辯的陷阱。
這時,好的方式莫過于,放下別人的錯,輕松走自己的路。
人生痛苦的,并非他人所給予的傷害,而是自己給自己的束縛。經歷越多,就越明白,到了人生下半場,越走越多的是年齡,越來越短的是時間。人生不如意,十有八九。但糾纏許久,只會消耗了當下。有時候爭辯不是和別人過不去,反而是和自己過不去。因為缺少底氣,所以要通過他人的肯定來找到自己的價值。可如果一味地爭強好勝,即便當時占了上風,對方也不會從心底里服你,反而會因為丟了面子而心生怨恨。內心堅定的人,會自覺地遠離無用的爭辯,無需通過這種方式來獲得勝利感。
哈佛大學的一位教授拿起一個裝有水的杯子,問在座的學生:“50克”“100克”“125克”,大家七嘴八舌地回答。教授說:“現在,我的問題是,如果我這樣拿著幾分鐘,結果會怎樣?”“那好。如果像這樣拿著一整天,那又會怎樣?”教授再次發問。“那胳膊肯定會變得酸痛麻木,說不定肌肉會痙攣?!绷硗庖幻麑W生大膽說道。“很好。在我拿杯子期間,不論時間長短,杯子的重量會發生變化嗎?”教授頓了頓又問道,“我不想讓胳膊發酸、肌肉痙攣,那該怎么做?”這是一名學生站起來回答道:“很簡單呀,您把杯子放下?!?/span>其實,煩惱也像我們手中的杯子一樣。任你揪著他不放,它也不增不減。人痛苦幾分鐘沒關系,但如果長時間沉浸在別人帶來的錯誤中,只會侵蝕心力,讓自己錯失更重要的東西。鏡子很臟的時候,我們不會以為是自己的臉臟。但別人說了傷人的話,我們卻覺得糟糕的是我們自己。生氣,就是別人做了蠢事,然后我們代替他,表現出笨蛋的樣子。生活,從來都是泥沙俱下,成長的路上,總是鮮花和荊棘并存。人無法支配自己的命運,但可以支配自己對命運的態度,平靜地承受落在自己頭上不可避免的遭遇。灰塵落在身上,輕輕拂去就好了。不用蹲下來哭,阻礙了前行的腳步。
把抱怨掛在嘴上的人,眼里看到的都是別人的過錯。整天散發負能量的人,好運氣自然不會理睬他。心,是一面鏡子。你的心是什么樣,你看到的世界就是怎樣的。禪師說:生命中的痛苦是鹽,它的咸淡取決于盛它的容器。你愿做一杯水,還是一片湖水?一滴墨汁落在一杯清水里,水立刻變色不能喝了;但一滴墨汁融在大海里,海水依舊蔚藍。人,從二十樓往下看,看到的都是良辰美景。從二樓往下看,看到的都是滿地垃圾。既然無處可逃,不如喜悅;既然沒有凈土,不如靜心;既然沒有如愿,不如釋然。生氣,不如爭氣。吞下別人給的委屈,才能喂大自己的格局。寬容別人,就是肚量。謙卑自己,就是分量。合起來,就是一個人的質量。
尼采在《善惡的彼岸》中說:
“與惡龍纏斗過久,自身亦成為惡龍。凝視深淵過久,深淵將回以凝視?!?/span>
人的一生中會遇見很多不順心的事,不愉快的人,如果凡事都要計較對錯,到頭來只會累了別人,也苦了自己。
遇到爛事不糾纏,不僅是一種態度,更是一種智慧。
韓信“胯下之辱”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。
韓信在受到屠夫的挑釁時,選擇忍受著莫大的侮辱,從屠夫胯下鉆過。
這才有了之后的拜將封侯,破齊滅項,走上人生之巔。
伏爾泰也曾經說過:
“使人疲憊的不是遠方的高山,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子?!?nbsp;
不糾纏不是懦弱,而是放下。
我們都無法改變爛人的存在,也無法改變爛事的發展。
能改變的,只有自己的心態。
不愛計較,不是沒心沒肺的表現,而是經歷了極壞的考驗,見過極好的繁華,學會了順其自然。深以為然,順其自然并未無奈不作為,而是不勉強自己,也不為難別人,盡心盡力做好自己就好。“昨日種種,譬如昨日死;今日種種,譬如今日生?!?/span>一輩子是由無數個昨天組成的,背著昨天,追趕明天,會累壞了每一個當下。無論昨天發生多么糟糕的事,都不應該影響今天的心情。不要為不值得的人和事,就輕易放棄開心的權利,賠上了自己本來可以更好的明天。余生很貴,愿你放下別人的錯,解脫自己的心。斬斷過去的憂傷,和自己和解,和這個世界溫暖相擁。